大多數的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應該都有自己的投資策略,不論是長線還是短線操作,都應該有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過去大家所熟知的「價值型投資」因「股神」巴菲特而被大力推崇,但近些年來也開始有人家轉向「成長型投資」,甚至發表「價值型投資已死」等言論。然而價值型投資真的被市場淘汰了嗎?兩者間又有什麼差異?本篇帶你3分鐘了解「價值型投資」與「成長型投資」。
成長型投資
成長型投資的代表人物:菲利普·費雪 (Philip Fisher,1907 – 2004年),其投資概念為「找到具高度成長潛力的公司,享受成長的獲利」,他認為具有潛力的公司,其成長趨勢會長期向上延伸。
有些公司可能過去表現不怎麼樣,但是股票卻默默地漲了許多,表示投資人看好公司未來的成長潛力,持有這類股票有機會享受公司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利益。
雖然成長型股票本益比大多較高,且股價通常居高不下,然而其反映的是投資人對於該公司「未來」獲利能力的信心;反過來說,若沒有大幅成長的空間與能力,即使該公司的本益比很低,成長型投資人也不會買進,這點便與「價值型投資」有本質上的差異。
成長型投資策略SOP
1. 選擇財務體質優良的「成長型」公司。
2. 分析公司獲利的「成長力道」與「內在價值」,當股票未來價值>目前股價:買進。
4. 評估何時可能成長趨緩與出場時機。
5. 停損時機:個股並未如預期般成長:賣出或停損。
成長型投資最該注意的地方就是「趨勢何時停止」,並且在成長力道完全消散之前出場,找尋下一個投資標的,執行該策略需要具備良好的財報分析能力,找到獲利不斷提升的「成長股」。
價值型投資
價值型投資的代表人物是「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與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其投資概念為「找到目前被市場低估的股票,追求合理利潤」,他們認為股價雖會隨市場波動,但最後都會回歸該公司應有的均值。
與成長型投資追求的股價不斷成長不同,價值型投資尋找的是「內在價值低於市價的股票」,預期未來可反映基本面而走高,將注意力放在企業產生的現金及資產負債表,不受市場消息面影響,根據上市公司獲利、前景、財務狀況等各方面評估後,發現股價仍低於應有水準,便是價值型投資人買進股票的原因。
市價>內在價值:賣出
市價<內在價值:買進
價值型投資策略SOP
1. 選擇財務「穩健」(或衰退不大)的公司。
2. 分析公司持續穩定獲利的能力。
3. 估算內在價值(股利法、股價淨值比法…等),當目前股價<目前股票內在價值,則買進。
4. 耐心抱股、逢低加碼,直到利空遠去。當股價回到內在價值以上,則分批賣出。
5. 停損時機:當好公司基本面下滑甚至逐漸沉淪時,便需要考慮停損。
價值型投資最該注意的地方,在於分辨股價被低估是屬於哪種狀況,進而決定是否買進該檔股票。
狀況 1 :好公司尚未被發現或受消息影響
狀況 2 :企業的淘汰或永久沈淪
總結
「成長型投資」看似簡單,但實際上要透過財報找到成長股很不容易;而「價值型投資」的操作則需要穩定關注企業財報,隨時評估內在價值與股價的差異。
然而,不論哪一種策略,都需要豐富的經驗並長期持有,等待時間來反映公司的成長或價值,並都需要良好的財報分析能力,而這正是共同基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讓專業經理團隊為投資人決定策略、研究市場、篩選標的、調整投組,而投資人唯一要做的事,就是選擇適合的基金平台與符合自己投資偏好與風險屬性的基金,並且透過長期投資,靜待時間帶來的複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