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總喜歡說 「簡單就是美」,但當情況並不簡單時又會怎樣?
2023年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不簡單
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在2022年經歷了前所未見的困境。全球通膨急升、政策大幅收緊,債券、股票和絕大部分資產類別均取得負回報。金融市場大幅動盪,令投資者惴惴不安。在各種潛在危機和持續的壞消息下,即使分析師亦難以預測經濟走向。
2023年的經濟前景也不簡單。全球各地正面臨不同挑戰,各自處於經濟週期的不同階段。當中的啟示是,沒有一個能適用於全球的論述可以讓經濟專家用來描述未來發展。我們正處於所謂「平行世界」的時代,又或者,超級英雄電影迷所指的「多元宇宙」。
平行世界下的三個經濟前景展望
關於經濟前景的展望不止一個,事實上最少有三個。
- 美國:微幅經濟衰退影響企業獲利
其升息速度和規模是1990年代以來最大和最快的。政策官員進退維谷;約5%的工資通膨不符合物價穩定的目標,聯準會也必須維持鷹派立場。意味著緊縮政策將導致美國經濟明年出現衰退—其中企業利潤會先受影響,其後是國內生產總值。
- 歐洲:衰退格局僅限於技術層面、但經濟停滯仍不利投資
歐元區也在2023年面對衰退風險,但主因源於能源價格上漲和能源安全不穩所帶來的巨大衝擊。假如今年歐洲冬季天氣溫和,將會對其經濟成長有利。可幸的是雖然歐洲能源問題嚴重,但通膨在歐洲未有變得根深蒂固,未完成訂單可望支持製造業繼續運作。歐洲的經濟衰退可能只局限於技術層面;不過未來的經濟停滯可能為投資者帶來煩惱。
- 亞洲:處於不同經濟週期,為2023年投資前景帶來希望
亞洲的前景有機會帶來一些希望。亞洲經濟正處於不同的經濟週期階段:
印度正持續擴張。日本或成為明年唯一沒有陷入衰退的成熟經濟體。至於中國內地方面,亦即將迎來週期性的復甦,為2023年約5%的增長奠定基礎。
亞洲成長前景較佳,主要是因為擁有較利好的政策選項。中國最近放寬貨幣和財政政策,有望促進經濟中的信貸增長,支持房地產行業。日本政策亦依然寬鬆。這是2022年日圓疲弱的原因之一,但在全球經濟乏力下,或可成為新的支持力量。
當然,我們不應過分簡單地假設亞洲(尤其是北亞地區的出口國家)可以免受歐洲和美國的經濟問題影響。但東西方宏觀趨勢之間的對比仍然非常鮮明。
欠缺宏觀催化劑的市場、追求投資成效更該眼光精準
簡單的故事總是引人入勝,但在目前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下,追求簡單並不實際。儘管前景並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是,現時市場估值已反映了非常悲觀的情緒。而現在對投資者來說,市場就是欠缺宏觀催化劑。
明年市場表現前景如何,需觀察亞洲經濟表現週期是否好轉;以及美元是否走軟,這兩個宏觀因素至關重要。不過金融市場方面,亞洲仍有優勢,多數亞洲債券和股票相較歷史估值便宜,而亞洲貨幣兌美元亦大幅折讓,我們有理由相信2023年亞洲的投資前景將會更明亮
匯豐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獨立經營管理:
台北市敦化南路2段99號24樓
02-6633-5808
www.assetmanagement.hsbc.com.tw
※特別提醒:
文中個股、類股或產業,僅為參考舉例,不代表個股、類股或產業推薦,且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亦不為基金未來之持股,HSBC不負擔任何預測或目標無法達成之責任。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本基金特色及策略細節,詳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投資組合可能隨時間、投資策略調整而有所不同。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 本資料僅供參考,匯豐投信已盡力就可靠之資料來源提供正確之意見與消息,但無法保證資料來源之完整性。投資人應依其本身之判斷投資,若有損益或因使用本資料所生之直接或間接損失,應由投資人自行負責,匯豐投信無須負擔任何責任。請勿將本資料視為買賣基金或其他投資之建議或邀約。。文宣編號:MKT20221214001,文宣有效期限:2023年04月30日。 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各銷售機構備有基金公開說明書,歡迎索取。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查詢。匯率走勢亦可能影響所投資之海外資產價值變動。本基金投資內容涉及新興市場部分,因其波動性與風險程度可能較高,且其政治與經濟情勢穩定度可能低於已開發國家,也可能使資產價值受不同程度之影響。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投資人獲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有關基金之 ESG資訊,投資人應於申購前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所載之基金所有特色或目標等資訊,基金ESG資訊可至本公司官網(www.assetmanagement.hsbc.com.tw)查詢
本文由匯豐投信授權轉載,文章內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